首页 |
新闻 河南 国内 国际 财经 文化 法治 旅游 视频 城市 娱乐 时尚 汽车 房产 健康 生活

医生收入应该如何提高?


来源:

评论

世界上有什么样的工作,让你花10多年的时间去学习,积累知识与经验,别人只需要10块钱,就需要你和颜悦色地为他服务,不满意了还要拿刀砍人?

 

没错,答案就是医生。


中国医生收入水平总体不高   

 

医生自嘲自己是“高风险、高强度、低回报”的工作,患者抱怨这是“看病贵、看病难”的时代。

 

医生是流水线式工作,挂号费是以不到一杯奶茶的价格,购买了医生一生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患者不在乎挂号费,只在乎排队时间长,不相信医生的诊治水平,医生得不到尊重,患者反复挂号看病,病情却得不到好转。

 

虽说在《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新一轮医改要通过薪酬制度改革,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但在最近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有一组这样的数据引人深思:被调查医师中65.9%对个人收入不满,月入过万者仅占6.15%;同时医师工作强度大,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者占32.69%。

 

医生收入主要由工资和奖金构成

医生收入组成

医生的收入构成是:基本工资+医院/科室奖金+药企和器械商返利+教学科研等收入。超过百分之90的收入来自基本工资和医院奖金,收入完全来自医院,而网络上频频爆出的药企和器械商返利行为,仅仅占到收入的4.4%。

 

再来聊聊医生的晋升规则,医生晋升要经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职称分别为初级、中级、副高级、高级。评职称,需要参与一些科研项目或发表论文。然而医生工作强度大,用于研究的时间有限,不少医生在40多岁依然是初中级职称,难以晋升。医院也和正常企业一样,职称越高薪资越高,职称越低薪资越低。

 

工作量大的医生,收入确实也会相应提高,但是工作量成倍的增加才导致收入略有增长,这对于医生的身体健康和个人生活来说,都得不偿失。于是有人把“灰色收入”视为合理补偿,但是损害了医生的信誉和形象,导致原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医疗纠纷频繁。

 

所以现在这个社会,人人都在搞创业,人人都想当马云,当医生的越来越少,看病越来越难,看得起病的越来越少,最终惨败的只会是我们每一个人。

 

 

多点执业,提高医生收入水平

 

医生理应有体面的收入,但高收入应该来自诊疗技术,而不是红包,更不是卖药。医生的价值应该从技术和智力方面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该给还给医生应有的尊重。

 

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合力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高诊疗、手术、护理等体现医护劳务技术价值;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医生自由执业”第一次出现在国字头文件中,印证着国家层面认可医生的多点执业,可以成为医生增加收入的合法途径。

 

多个政策的出台,希望从根本提高医生收入,更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多点执业的合法性,让医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去院外提供问诊、手术等服务,在赚取相应酬劳的同时带去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动地方医疗水平的提升。

 

但多点执业仍然存在诸多顾虑,比如多点执业大多发生于非执业所在地,那么假如发生医疗纠纷、医闹情况时,谁来保障医生的权益?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涉医案件4700例,医疗纠纷的数量达10.8万。按照一年365天计算,可以说每天都有10余件涉医案件和近300件的医疗纠纷在发生。医师权益保护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有73.33%的医生要求在《执业医师法》修改时加强对医师权益的保护。

 

在医生多点执业过程中,如何减少医生的隐患、提高执业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此状况保险行业也有所行动,2017年初发布了针对医生多点执业的医生责任险,为医生提供一层额外的保障,打消了医生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顾虑。

 

在新医改的政策下,希望众多医院也可以引导和鼓励优秀的医生资源走出医院、深入基层,让更多基层医院在运营上降低“没有医生可用”的压力,在提高医生收入的同时改善群众看病的就医感受和医师从业体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