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高考全面步入改革元年!
据报道,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先后出台本地区招考改革方案。截至目前,包括上海、浙江两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内,全国已有31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今年,上海、浙江将引来首批高考改革考生,其余省份的高考改革启动时间集中于2017年至2019年。其中,北京、广西、海南随着1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炉,2017年秋季入学将有6个省份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事实上,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的38年间,这项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试一直在改革,从科目设置、考试内容、次数到招生体制和方式、技术环节,有媒体统计不下30余次,每一次的变革都牵动千千万万家庭的心。
关于高考,数以千万的家长、学生,应该以什么心态面对?又应该掌握怎么样的学习方法?在著名青少年素质教育专家周宝林以及国内外考试应试辅导专家管卫东两位老师看来,“明白人”并不多。
给“一考定终身”的紧箍咒松松绑
首当其冲的是家长心态。
关于高考,人们总用“战役”、“独木桥”、“高山”等词汇形容。家有高考娃的父母们更是被一些培训机构打出的营销心理口号“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折腾得日夜心神不宁。周宝林认为这恰恰反映了家长面对高考时的无奈、焦灼状态。
“中国考生家长太焦虑了,比学生更焦虑。”长期从事素质教育工作的周宝林,能感受到成百上千家庭对于这“一考定终身”的焦虑,这种焦虑犹如紧箍咒让家庭所有成员喘不过气来。
根据周宝林总结,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就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一种是,等孩子进入初中后,家长基本没有自己生活,整天工作、孩子两点一线,把孩子进入名校当做家长自己的人生意义和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一种是让孩子完成自己未曾实现的心愿,把全部的精力押宝押在孩子的高考上,对孩子抱不切实际的期望,迫使孩子成为自己未竟心愿的傀儡。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周宝林发现中国的孩子普遍没有梦想,对未来没有自己的思想。在他接触的很多学生中,包括他创建的“戈壁远征军杰出青少年领导力训练营“里,他见到了很多孩子入营之前就是这样。
周宝林老师,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俄亥俄大学,曾先后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2000年正处于事业高峰期时,一次意外导致他高位瘫痪,彻底改变了他本该一帆风顺的人生。
经过煎熬的时光,周宝林重塑信心,决心将生命的意义付之于教育。在朋友的帮助下,周宝林多次经历了戈壁挑战,成为首位体验112公里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的轮椅行者。此后,他坐着轮椅完赛了国内外十几个全程马拉松,成为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业余轮椅马拉松跑者,倡导中国绿色马拉松行动公约主要发起人。他将戈壁挑战和轮椅马拉松精神融入企业高管培训和青少年素质教育中,也许是受到周宝林励志精神的感染,以及运动给人带来的快乐,周宝林创建的“戈壁远征军青少年领导力训练营”以及他创建的“阳光弘爱跑团”、“锵锵骑士轮椅马拉松跑团”、“海龟跑团”等至今已影响近千人参加戈壁和马拉松挑战。在玄奘之路戈壁挑战四天三夜100多公里的跋涉中,很多人从恐惧到超越,到享受艰苦环境中的经历,从没有信心完成到帮助别人一起完成,竟是一次自我发现、自我洗礼的过程。
一位叫马德华(化名)的高中生给周宝林留下深刻的印象。初次见面时,马德华体重达到160斤,不太热爱运动。过重的体质,使得他带着满脚的水泡在戈壁每走一步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提起即将来临的高三和今后的大学,他充满了沉重和迷茫的感觉。他告诉周宝林,学校的功课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气来,很多学生的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让他们的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可是变化就在他慢慢迈开步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他逐渐在行走的过程中思考自己人生,重新认识自己。当行程结束,看到自己居然走完了全程,马德华发现了自己很多优秀的特质。他还找到了自己的梦想,他告诉周宝林,他准备考入一所名校学习机械设计,将来研究出可以通过脑电波控制的低成本智能假肢,造福残障人士,因为,拖着满是水泡的二脚走在戈壁上,使他想到那些完全不能走路的残疾人士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在国内那么多家长逼着孩子学金融、赚大钱的时候,这个孩子能以此为梦想实在难能可贵。
七十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教育的本质在培养健全的人格,而“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周宝林通过实践发现,越是注重体育锻炼的孩子,只要他们想学习,就越能在学习时有执着的精神和专注的能力,减少考前焦虑综合症。
那么,父母应如何给自己的教育观念松松绑?周宝林给出了三点建议:“尊重教育的规律、要尊重生命的规律以及尊重孩子个人自己的选择”。
要敢于抛弃满是套路的题海战术
距离高考还有3个月,无论怎么努力,总分始终在200分上下,这让杨琳(化名)心灰意冷,毅然决心离校脱产。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杨琳报名参加了管卫东的本科过线班。几个月下来,杨琳居然考上了复旦大学。这是管卫东执教生涯中,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由于太过于经典,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管卫东号称 “中国的教育培训界写下传奇一页的人”,在教学中将心理学、语言学有机结合,把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方法相互交融。以全新视角发现各学科的紧密联系,建立起综合立体的知识体系。管卫东认为高考永远不应该是目的,而是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过程。
“其实没有所谓‘差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管卫东看来,传统教学下的‘差生’,其实本具备考高分的各种能力,“只是被老师灌输的所谓的学习方法‘套住’了。”
那么什么叫高考的“学习方法”?对此,管卫东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真正的学习方法首先应该是不以知识分类,而以思维逻辑分类。而这套逻辑思维对各个科目都有用,“而不是不考的就不学”。
其次,做题练习时,不应以某个考试分类,而以解决问题能力分类,分类总结的学习方法对各种题型都可以有用,“而不应该看到不是我要考的题型就不学习了”。
第三,不以学没学过分类,而以信息处理能力分类,对任何事情都可以有用,不论是考试还是娱乐还是生活,而不应该看到是自己没有学过的就退缩了”
“(高考的)学习方法完全被现在的老师定义反了!”管卫东说,大部分在校老师给学生灌输的方法的定义表现在对题目总结获得的套路,对题型总结获得的规律,对科目总结获得的知识,对错误总结获得的经验。管卫东认为这不是“学习方法”,而是“学习套路”。
优等生张杰(化名)去年以年级前30的好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但他也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许多长期居于年级前30的同学掉到了100名以外。
张杰说,在接触管卫东的课程前,他对“通过大量做题来掌握套路”深信不疑,相信只有做的题够多,才能熟练,才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成功。然而,事与愿违,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他,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在朋友的推荐下,张杰开始学习管卫东的课程,利用节假日学习管卫东主张的学习方法和情商课程。张杰被告知自己曾经的备考方法,靠刷题、积累性质来提高解题水平是低效的,注定失败的。这刷新了张杰的“三观”,对考试有了更加本质的认知。进入到最后一个学期,张杰的成绩进入了年级前100。
“所以,在老师劝某些同学不用考虑压轴题时,我无视。在老师发放大量重复练习时,我无视。”张杰变得自信、勇敢起来,在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持续到了高考。张杰还发现全国卷的高考,其实更注重的是对思维的考察。
“这不是我的高中老师给我的,也不完全是管老师给我的,管老师授我以渔,这是我抓到的鱼。”
支招: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事实上,强调父母要注重教育方法,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高考的周宝林和强调学生掌握正确的考试方法,摈弃做题套路的管卫东,理念如出一辙,可以总结为“认识自己的学习目的,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次与学生的对话让周宝林记忆深刻。他问学生喜欢什么专业,该学生兴高采烈的说自己喜欢服装设计、画画,但马上失落地说:“喜欢有什么用呢?我妈非让我学会计。”看着孩子失落的表情,周宝林内心五味杂陈。
“学习方法的困惑、学习动力的困惑以及专业选择的困惑,是当今高中的孩子们面临的三大困惑。”周宝林说,面对专业选择以及学习,真正健康的态度应该有四个维度,第一要发现自己所热爱的方向,然后感知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潜力,并分析这样的选择是否是社会需要,最后能判定自己能为之付出一生把它当作解决一个社会问题的个人使命。
纵观现在的高考改革,北京、湖南、海南、江西、山东、天津等6省份,将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不再分文理科。有专家分析,新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学生提供了选择性,文理不分科,每一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去选考部分学科,这是让每一名学生发挥自己长项的“以长博长”。
所以,面对高考改革,周宝林认为家长和学生们都没必要过于紧张,“更应该尊重教育规律,点燃自己的梦想,激发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潜能所在,找对方向,提升学习力去实现。”
而管卫东给出的应对招数则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首先,吃透课本,掌握所有的基础知识。管卫东叮嘱,高考大纲是围绕课本的,永远不能抛弃课本;
其次,培养自己的思维体系,根据大纲寻找重点,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要勇敢的相信自己,发现自己的特点,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应试能力。
面对不到半年即将来临的2017年高考,管卫东一针见血地提醒家长和学生:“如果第一次模拟考试仍然进步不大,就应该勇敢地抛弃现在已经证明无效的学习方法,马上接受新的学习方法。”
为此,以管卫东老师为核心的教学辅导团队推出“清华、北大 985班”、“本科过线班”、“决胜高考新方法单科班”,有针对性的高考备考辅导课程,将帮助高中学生高考成线达到所在省份当年高考本科分数线。(田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