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广州一茶厂
昨晚深夜,上海书房,窗外,清风冷冽,明月高悬。打开音响,一曲古琴,清婉,曲名流水,荡气回肠。取新会老陈皮一片,配宜红泡上,陈茶香入鼻,就是一杯好柑红。浏览书墙,取下约翰.汤姆逊著,徐家宁译的《中国人与中国人映像》,转身坐下,饮一口茶,翻看目录,回味150年前镜头下广州作为中国最重要茶业集散地的历史镜像。
前年购入的这册理想国丛书,以强烈的纪实风格,用大量影像呈现出晚清的风貌,其中就有广州茶业的珍贵资料。当时的广州是中国茶叶加工销往欧洲国家的贸易中心,云集了国内和世界各地的茶商,普法战争后,茶叶贸易从下挫到不断增长,与外商的交易一次可达数千箱,包括当时热销的香片和白毫。而这每一笔交易的背后,无一例外的要经过种植,加工定级,品评,验货,称重,运输,其中每一道的工序,都彰显出百年前茶商的规范和诚信,对中国的茶文化,茶历史,茶商业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图二:品茶室
(图一)广州的一家茶厂,当时水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所以大多茶厂沿河而建。(图二)茶厂加工成品后的茶叶由茶商把样品送到洋行的品茶室,由洋行专业品茶师品鉴后选用。品茶间的设计一丝不苟,房间四面墙架整齐的陈列着往年登记入册的茶叶样品,为选用新茶作参考,因各色茶而定制的专用茶具,整齐的摆放在一张桌子上供品评使用,朝北的大窗户挂上一层帘子,保证均匀自然的光照,这样的设计既不伤茶叶,并能保障品茶师观茶样,品鉴汤色时的充足光线。(图三)茶商和洋行达成意向合作后,择日验货和称重,出货交易就完成了,呈现一片公平、公正、公开的诚信合作氛围。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经过茶厂的收茶,选茶,取样,拣选,炒茶,分类,装箱,仓储,再通过茶商和洋行的接洽,推荐,谈判,直到最后的出货,整个流程有条不紊,高效规范。
图三:茶交易验货称重
跨越一百多年的时间,如今的广州,一种名为新会茶的特殊工艺茶,也跻身于茶业贸易的大家族中,且能量十足。笔者之前的文章《茶界新秀-新会茶》对新会茶的定义,新会茶就是以茶枝柑为基材,有陈皮茶和柑茶两种,配白、绿、红、黑等茶底制成。2017年之前热销品种有新会柑普茶,小青柑,陈皮普洱等,在过去的五年中销量节节攀升,犹如雨后春笋,在低迷的茶市场中一枝独秀。再强调一下,新会茶不离新会茶枝柑,柑之品质,是新会茶业之根之源。通过汤姆逊先生的镜头,让我们看到百年不变的商业逻辑,就是精益求精,诚信规范。然而,随着环境的巨变,笔者希望新会茶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聚焦在柑种植层面,从源头继承百年精益求精,诚信规范的精神。
今日清晨,阳光普照,小鸟欢唱,土人打车直奔高铁,南下新会。车上打个盹,吃个特色高铁盒饭,完了再打个盹,换乘广珠轻轨,友人接车一路直驱柑园。达柑园看到大片柑树已七八成挂花,穿过柑园的栅栏小道,拜访一位大红柑种植老前辈钦叔,他正是笔者在《寻源新会茶枝柑秘笈》中提到的高手,届八十高龄的他正在给予晚辈的百亩柑围做技术指导。土人也跟着偷师,听钦叔讲二月雨水到惊蛰,保果先保花,看根系水位,翻看土层,观察地上落叶落花和冬季清园的痕迹,并根据蕾情花情来预估这片围的收成,真是一堂精彩的实地亲授课。
这样的活传授好想多学几天啊,可是明天,应新会茶业众兄弟姐妹的邀请,笔者聂健宏与吴栋荣等友人于广州茶叶集散地芳村集合,带上新会茶做万里行,将途径十八大城市,含英德,益阳,雅安,昆明,梧州五大茶产区,与各省市产业协会,茶业市场,商家,特别是茶农等茶界友人开展交流,俗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还需自己去悟啊。
昨日清风明月,今日名师指路,明日高山流水,学研之路,走一步,实一步。
我是新会土人聂健宏,行走到哪地哪日夜,您都可以通过微信联系本人,或搜索“聂健宏讲新会茶”,《新会茶的今世前生》和《美在求真新会茶》这两篇可一读。